close

118599722_440338666922828_8844483879233989084_n.jpg

 

前幾天去了一個聽起來會很療癒身心的講座,

《泡言泡語系列座談》泡海、泡澡、泡性靈:

沈浸與心流的經驗分享

討喜的講者:李明璁 ╳  李霈瑜 大霈 Patty

 

地點位在松菸裡的<不只是圖書館>,

並在館內放了很多作者李明璁私藏不同圖騰的小鴨系列(架勾錐)

現場也很像真的在澡堂,讓平常沒有去過的我,有第一次進澡堂的感覺!

 

於此座談亦互相交流了個人泡澡和潛水的心得體悟,

也聊到了其他會幫助自己身心能趨近於平靜的方式,

其中還發現主題裡的泡澡和泡海,即便分別是熱水和冷水,

最後卻都還是能讓人得到放鬆的感覺,於是就讓我覺得水,

真的是一個很神奇的因子!

 

相關《泡言泡語系列座談》內容:

作者李明璁,得了節目創新、 剪接、 攝影等獎項,

也認為,非戲劇的獎項入圍四項,很驚喜,是即使擁有了很多的掌聲也想不到的,

許多時候,關注的事項,長的形狀都不一樣,可能會不知道哪個好,

或都好,不過若有入圍,就是種肯定。

本來很少看電視,但因為在作了評審後,關注到節目<水下三十米>,

故覺得主持人很邁力的在潛水和主持,便頗為印象深刻。

時常在規劃講座上, 天馬行空。

 

而主持人大霈,則在近乎兩年才終於可以於水下和自己達到飽和的狀態。

當時選擇這次的主題時,聯想了現實及抽象的概念,

分別有澡堂浴缸、裸體書 等,以及關於泡澡能沉靜,

和從張力到放鬆、心理學等等的方面去著手。

 

兩位講者從感官打開,到個我的狀態,

主持人大霈,從完全不會潛水,到對抗大海,從不舒適感,到餘裕,

並到忘我扮演的角色 ,沈醉其中,也喜歡香氛蠟燭,覺得沐浴時,能幫助性靈釋放。

基於每天潛水非常需要挑戰內心的堅強度,

曾經在睡覺半夢遊時感覺正在海底,卻也進而了解自己,

並知道什麼是生活,重要的元素,

但也認為,在痛苦中要找到樂趣很難,

即使好奇卻也需要靜下來,但自從發現能在節目開拍時遊刃有餘,

便開始會於水下走位和指揮攝影的角度。

 

作者李明璁也提到了關於 <冷靜與熱情之間>的小說,覺得本書看似穩定,

卻還是有喜怒哀愁波浪,哪怕任何變化,但一樣像有儀式,用泡澡過渡掉,

變成平穩的作為,且讓自己專注,而感覺亦會刺激觸覺,呈現放空,

以及視覺聽覺暫時脫離日常一陣子,

 

能在不一樣的時間泡澡,也覺得可以任性和並存專注。

若能沉靜某種狀態,並過渡到另一種狀態 flow,流動,都是很好的當下。

 

泡澡會關注(腳、馬桶), 泡海則是 (景色),

前者後者主持人大霈認為是截然不同的心情,

但還是會強迫自己有獨處的狀態。

 

作者李明璁也曾共浴過,體驗到跨文化傳統的一面,

而曾經於此文化的日本溫泉飯店入住,覺得不自在,

但其國家泡澡的習性卻為坦承相見,

後來試圖理解文化體,發現遮掩反而更突兀,

日本認知共同洗浴的隱私是一體,

對於內外空間習慣亦差異極大,

亞洲社會則相反, 有自己領域,維持一家人共浴。

 

現今的共浴不涉及性,而是日常,交換儀式。

貴族有木桶(檜桶)外鐵,內可處理,像被煮。

哪怕家裡在小,還是會配置泡澡設備。

水龍頭為一體,可淋浴,洗手 ,灌水。

亦可參考<來去鄉下住一晚>節目。

 

共浴或輪浴=共享親密感。

大霈:海是涼的,所以當潛水時,身體的熱能會被帶走,

藉由水介質,元氣也容易被帶走。

 

而需要泡澡原因是身體太虛弱,

若無法泡澡則可以選擇泡腳。

 

李明璁:如果泡澡靜不下來,可選擇冥想,

透過某種程度練習。

 

誤解:

1放空常被解釋浩呆。

2冥想覺得要想像光,飄渺。

專注身體部位,狀況,

水溫剛好就好,專注腳趾,

此狀態是幫助自己日常感受,

而不是讓心靈 ,心智,領導自己。

 

任何擺脫習以為常的日常,都可以使自己沉澱,

冥想則是重新奪回自己的身份角色,

EX<駭客任務>

Fade in 卻柔,

所有動作片都是越來越快緊湊,

但此片是慢慢停下來,

直到只有一個空間,

忘我是東方概念,

我 ,是靈跟肉 ,不斷fight,

原罪和赦免 ,天堂與地獄,

什麼是黑或白 ,難判斷,

境和揉。

 

生病不是切掉就沒事,

只是平衡抵銷,不是對抗排斥切除破壞的概念。

活動大於自己flow ,心流 ,放空。

 

大霈:感受自己狀態。

除了水肺還有自然潛水,

(自由狀態 ,沒有其他物 ,一口氣 ,不是聽到泡泡, 

海裡的聲音 ,水下聲音會變很奇妙)

水下三十米<海人魚>找自由潛水意義,在水中找冥想,

想得知身體什麼狀態能憋到什麼程度,

神管不到水下,世界太多成分,海-內太空,

會覺得渺小,又可從海找到平靜。

 

李明璁:可參考<碧海藍天> 找到自己, 沒有回來。

 

大霈:自由潛水是面對這一口氣。

完全不能控制自己意識 ,呼吸,

覺得能比賽時平靜很厲害。

 

李明璁:真正厲害的競爭者是忘我。

只是安靜往下 ,回到死亡陰影卻有重生,

因為危險,卻又有像被母水包覆。

 

大霈:忘我跟死亡很接近,

像是睡了深層的一覺,

比賽則容易有想要挑戰極限的人。

 

李明璁:瀕臨死亡則難以輕鬆。

想訪問20-30歲的人的人生狀態,深度聊天,

任何探索,包括慢跑,沉靜到一個活動,

反射, 反身性會整理 ,都能意識現在跟過往的自己有什麼不一樣。

Ex減肥 ,感受身體到抽象自我,

對男性有過多社會期待,

如果找不到任何衡量,理由,

無用之用恰好是對抗生活最大效用,

性別框架不會被限制,

自助旅行。

不能尬麻就是最能尬麻的事。

 

大霈:聽講座,作個水水,敢把躁動釋放,

能與公眾人物分享私密很難得,希望可以成為那樣的人,

去做自己不敢作的事。

 

李明璁:浸泡在一種情境。

泡澡不是為了洗淨,

尋找能斷解,

小確幸是反消費主義。

 

別人感受不到的自己的好,

身體會比自己想得強大,

<Slow TV> 電視,亦可觀看,像是什麼都沒發生真是太好了。

--------------------------------------------------------------------------------------------

其實會想來現場的原因:曾經有聽過作者李明璁,

在<城市慢讀節>時候的講座,覺得很有趣,也感受很多,

 

而得知主持人:李霈瑜 大霈 Patty,是因為無意間看到

<水下三十米>的頻道,覺得海底世界由大霈所主持的很生動有趣,

還有得知主持人也有一個樂團,就開始會想不時追蹤。

 

得到最大的收穫就是:原來不能泡澡還可以用泡腳來恢復元氣,

還有若焦慮時候就可以專注於自己的腳趾😂

 

而我們身處在這個總不知不覺就會發生許多事並快速衝擊社會的世界,

難免都會使人感到焦躁不安,

若能靠泡澡或潛水獲得心理釋放,

感覺也是很好的哲學。

 

也謝謝講者辦的講座,每每準備的內容都能觸動到不同的心情 啟發和能量

聽完以後,也開始想好好學游泳跟體驗潛水,感受水底世界的奧妙,

還有在租屋地方買一個浴缸來泡澡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溫康雨 的頭像
    溫康雨

    康雨日報

    溫康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